2016-11-23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于11月21日上午9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梁永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所长宋建明,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彭德,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教授曾启雄,敦煌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广元,北京服装学院色彩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崔唯,镇江市纺织工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周钧,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部主任王文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赵翰生,天然染色工作室/DYETRE研究员(韩)金成熺等领导、嘉宾、色彩理论专家及陈彦青、张春华、董佳、肖世孟、龚晨、王冬松等青年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听众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艺术家牛克诚先生倡议发起,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在历时近半年的筹备过程中,得到中国传统色彩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支持与响应。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研究所与社会专业机构的老中青三代色彩学人,基本上体现了当前中国传统色彩的研究力量与实力布局。研讨会上,关于中国传统色彩的各种理论、观点与见解,竞相呈现、彼此交融,可谓话语斑斓,思想缤纷,充分显示出目前传统色彩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体现出当代色彩学人的独特思路与学术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先生发言

连辑先生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各位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2016年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也是首届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先生

本次会议的发起者牛克诚先生表示:“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将以年会的形式常年举办下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今后也将会与国内及海外的相关机构继续推进会议的举办与组织工作,汇聚起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的学术力量,深入体认、研究中国传统色彩,让中国传统色彩所凝聚的古老东方智慧贡献于当代社会。

 

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

试论传统中国色彩之“象”与“意”的关系

基于传统中国色彩独特形象特征,从中国古代哲学观与艺术设计学理的角度追索古代中国造物用色基本形貌及其美学成因,探讨所谓色彩的“象”与“意”的关系。从“人、事、物、场、境”的维度看“色”之“象”,“意”与“象”因“人”的社会阶层而异,而形成的不同的色彩观,以及传统中国色彩之“象”的当代认识等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讨论,意在厘清传统中国色彩问题深处的结构性的原因。

 

彭德 西安美术学院

中华五色系统概说

五色系统是中国文明的直观标志。它的影响贯穿中国的神话时代和历史时代。从日常生活到天地神灵,都曾受制于这个系统。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独特的人文现象,仍然有被抽象借鉴的价值。五色系统同周而复始的农业文明互为表里,不论朝代如何更替,始终未被废除。20世纪初清除封建文化,由于五色系统的基本框架是五行思想,致使这个带有升华潜质的知识系统悄然隐退,变成一门绝学。当人们平心静气地加以审视,不难发现它比甲骨学、敦煌学和红学更值得人类关注。中华五色系统用色彩标识社会规范以至宇宙规范的尝试,显然能为当今和未来的人类行为模式提供启示。本文通过对“中华”、“五色”及“五色系统”的分析,概述了这套系统的形成和特点。

肖世孟 湖北美术学院

先秦丝绸染色研究——兼论古文献在色彩研究中的运用

色研究——兼论古文献在色彩研究中的运用

1、中国丝绸发展的先秦时期,具体有那些色彩种类?对此,我们很难回答;毕竟今天能够见到先秦丝绸实物是相当少的。这一时期丝绸色彩有系统而具体的了解,需要借助先秦文献和相关的考古研究成果。

2、先秦丝绸色彩的记载凝聚在先秦文献的颜色词上面。这些颜色词在先秦古文献中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人对其认知色彩的抽象和概括。

3、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有关丝绸色彩的文献的综合整理,建立起一个基于色相、明度、纯度的先秦丝绸的色彩体系;结合相关的出土丝绸实物,从中归纳先秦丝绸色彩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当时社会对丝绸色彩的偏爱特点。

龚晨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汉墓壁画色彩组配样式及色彩标系建构

春秋战国至汉代,中国色彩理论及传统思想从萌芽趋向成熟。传统升仙思想的承袭、汉代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及汉代对楚文化的继承都汇聚成汉代色彩学体系构成的要素。1、传统信仰下的色彩组配样式;2、儒家思想下的色彩组配样式及等级观念;3、楚文化红黑主体色彩组配样式;4、中原主体样式与北方样式;5、汉代“生”与“死”对应的现实色彩组配样式;6、色彩标系建构设想:中国色彩标系理论与西方不同,除却色彩本身必须涉及的内容,还包含更多复杂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是多重观念汇集下的标系理论。

 

王冬松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

唐代敦煌艺术所用植物色研究

煌艺术所用植物色研究

一、敦煌艺术中保留了古代植物色的一些使用痕迹。通过对其中唐代艺术品所用植物色的考察,追溯其源流、制取、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重建中国古代的植物色使用传统。

二、敦煌艺术品所用颜料的研究梳理

梳理中外所藏敦煌艺术的颜料研究状况,总结出目前所见唐代敦煌艺术所用的植物色共计有:靛蓝、胭脂(红花)、紫矿、藤黄、黄檗共五种。

三、唐代敦煌植物色的分类考察

青色系:靛蓝

赤色系:红花、紫矿

黄色系:藤黄、黄檗

四、总结:

唐代作为中国艺术色彩语言发生转变的历史节点,其所达到的色彩成就既与后世构成强烈对比,又散发着独特的时代气息。

[韩]金成熺 天然染色工作室/dyetre

中国传统染色与色名色谱文化

首先藉着中国历代出土印染纺织品研究成果与有关文献资料的解释,讨论古代天然染色工艺的发展程度,揭示古代中国传统染色在此技艺的整体系统。第二,藉着有关色谱的文献记载以及染色实验等资料的探讨,寻找传统染色色名色谱文化背景与体制。第三, 根据中国古书的有关染色配方记载,以染整学的实验,再现二十多染色色谱,试图一些传统色与色名的对照。第四,藉着韩国文献《林园经济志》里有关染色记载的初步分析,揭示中国传统染色文化与韩国染色文化之间交流关系。

崔唯 北京服装学院

藏族唐卡中的勉唐画派、噶玛嘎孜画派色彩研究

藏族唐卡艺术蕴涵着浓厚的宗教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并且所用色彩也因所处时代、地域、教派等的不同而各具风格。通过深入藏区实地考察两大画派的原作等,并与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掌握一手研究资料;其次,借助国际公认的先进的色彩研究与应用体系—NCS 的色卡、测色仪对原作等进行了色彩提取,并将之转化为NCS 色值;最后,在数据统计基础上,总结出二者在色彩应用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以及分析出形成二者在色彩应用方面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的成因。

整个研讨会专家们热情激扬,听众们认真专注,学术气氛十分浓烈,反映出学界与社会对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的高度关切与期盼。

老师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为了配合本次会议的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特编辑《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编入与会专家和特邀作者的主题论文20多篇。本书已在会议召开之前,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宋建明接受瓦栏网记者采访

宋建明表示传统色彩与印花都是息息相关的。传统的染织如果没有色彩基本没有染色。中国是华夏礼仪之邦。只要有织路就有象征,就有某种色彩。

瓦栏网记者与专家学者交流互动

瓦栏网记者与专家学者合影